要孩子,上播种网
首页 bozhong logo

小煤炉的个人空间 http://riji.bozhong.com/38359.html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0-1岁宝宝基本动作发展的辅助要领

已有 1010 次阅读 2007-3-28 21:07 |个人分类:拿来主义

0-1岁宝宝基本动作发展的辅助要领

 

  “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”是婴儿期发展的五大动作,每个动作是否依适当的时机发展,对宝宝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。父母应该在宝宝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上适时给予辅助,让宝宝能在成长的过程中,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。

  0~1岁的婴儿时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变化最大的阶段段,无论是食物的摄取(由液体变成固体)、语言的发展、脑部的成长...等等,“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”五大动作的发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变化。

  多数的父母会对宝宝究竟几个月时应该会翻身、会坐、会爬、会站、会走而询问医师,深怕自己的宝宝发展状况出了问题。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小儿科医师吴芬芬表示,宝宝的各项动作发展因人而异,有些宝宝发育得快,有些宝宝发育得慢,她提供了「婴儿粗动作发展评表」供家长参考,并提醒家长当宝宝各动作的发展进度落在颜色较深的部份,即表示该动作的发展是属于后面的90%部份,就该注意啰!

 

从出生起注意骨骼状况

 

  骨骼的发育也是粗动作发展中重要一环,台北马偕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刘士嘉表示,通常婴幼儿若有骨骼方面的问题,都可以在出生时就察觉出来,而且愈早发现治疗的效果愈佳,婴幼儿常见的骨骼问题为发展性髋关节发育不良,父母可在宝宝约二~三个月左右,观察宝宝腿部活动的状况,如果发现宝宝两腿的长度不一,且髋关节皮肤有明显的纹路,最好带宝宝至医院检查。此外,有时宝宝的关节会发出声响,通常都无大碍,但为求安全起见,刘士嘉医师建议当家长怀疑宝宝的骨骼发育有问题时,还是须由专业的医师做诊断。

 

1.婴儿翻身阶段的7大重点

 

(一)发展时机:四~六个月左右。

 

 

(二)发展状况:

  吴芬芬医师表示,婴儿在五~六个月左右有意义的翻身,由于此阶段宝宝的身体各部份发展已臻成熟,会出现反射反应,其发展的历程为俯姿翻为仰姿,再由仰姿翻为俯姿。

 

 

(三)所代表的意义:

  婴儿身体各部位已渐渐发展成熟,包括神经、骨骼、肌肉...等,所有的环节配合良好,粗动作才能渐渐有所发展。而翻身动作良好,将有助于接下来一、二个月后坐姿的发展。

 

 

(四)关于骨骼的问题:

  马偕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刘士嘉表示,有些家长会发现宝宝在翻身时,有一只上臂会有内旋的情况,这种情形通常都是因为手臂两侧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所致,父母不必过度担忧,但最好也能带到医院,由专业医师做诊断。

 

 

(五)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:

  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小儿科医师吴芬芬建议,父母可在宝宝清醒时,用手将宝宝的头握住慢慢的转,由上往下带动身体转动。或者用双手抓住宝宝的脚,慢转至另一方向,由下往上带动身体的翻转。父母也可将宝宝抱起,让他与自己身体保持一段距离,但不要贴着胸部,让宝宝可以看到妈妈的脸,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支撑头部的力量,锻炼颈肌,亦有帮助宝宝翻身的功用。

 

 

(六)建议辅助工具:小被单。

 

 

(七)安全环境的安排:

  由于此时宝宝大部份的时间是仰卧在床上,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险物品,以防宝宝随意抓握弄伤他,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。床对刚学会翻身的宝宝而言,无疑是最危险的物品。从床上滚下、坠落都容易使宝宝的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,所以家长们切不可轻忽。建议父母可在宝宝的床边安装护栏,以避免宝宝在享受翻身乐的同时,而遭受意外。

 

2.婴儿学坐阶段7大重点

 

(一)发展时机:

  六~八个月左右。

 

 

(二)发展状况:

  吴芬芬师说,宝宝到了六、七个月大时,  此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;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,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,并以双手在两侧   个半月的婴儿时期,宝宝会开始学会独立的坐姿,但是如果倾倒了,就无法自己恢复坐姿,一直要到八~九个月左右才能不须任何扶助,自己也能坐得好。

 

 

(三)所代表的意义:

  宝宝会坐得稳了,表示其骨骼发育、神经系统、肌肉协调能力...等发育渐渐趋于成熟。当然,此时宝宝的颈部发育也慢慢的稳定。

 

 

(四)关于骨骼的问题:

  在宝宝刚学会坐的时候,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宝宝坐的时间不宜太久,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脊椎骨尚未发育完全,如果长时间让宝宝坐着,容易造成脊椎侧弯,造成生长发育的损伤。刘士嘉医师提醒父母,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“W”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,如此都容易影响将来腿部的发展,最好的姿势应该是采用双腿交叉向前盘坐的姿势。此外,有些宝宝在坐着时背脊会有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,就须小心留意。

 

 

(五)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:

  一般来说在宝宝四个月左右,父母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、腰部,让他维持短暂的坐姿。到了六、七个月开始学习坐稳时,父母可在宝宝的面前摆放一些玩具,引诱他去抓握玩具,渐渐练习放手之后也能坐稳。

 

 

(六)建议辅助工具:

  各类具有靠背的椅子,或铺有软垫的地板。

 

 

(七)安全环境的安排:

  当宝宝会坐时,切不可让他单独坐在床上,如果将宝宝置于床上,床面最好与其身体呈垂直的角度,以防有外力或宝宝动作过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险。此外,父母可将宝宝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,且可放置玩具让宝宝有兴趣坐起来。

 

3.婴儿学爬阶段

 

(一)发展时机:

  八~九个月左右

 

 

(二)发展状况:

  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,为俯爬以及狗爬式。一般而言,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。在学习爬行的初期,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,之后会   分缓慢。在九个月大时,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,采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,开始顺利的往前爬行。

 

 

(三)所代表的意义:

 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,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。首 还会左右转动,这样的举动对颈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;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,能训练手腕的力气,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、拿笔涂鸦都有所帮助。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,更可训练宝宝膝、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。

 

 

(四)关于骨骼的问题:

 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腿爬行来带动另一腿的方式,如此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腿发育不良,刘士嘉医师指出,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习爬行时,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,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,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,父母不须过度担忧,然而如果这种状况维持太久而没有改进,就要怀疑宝宝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经或脑性麻痹等异常状况。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,当宝宝撞到头部时,不管当时有无出现不舒服的情形,父母都应仔细观察宝宝,最好在宝宝睡觉时也能叫醒他2~3次,看看是否有异状,如果孩子出现严重头痛、呕吐、昏睡、抽慉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,特别提醒父母在发生头部伤害的三天内,都应细心观察。

 

 

(五)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:

  建议父母应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,并利用色彩鲜艳、丰富的玩具或其它有趣的东西,诱导宝宝向前爬行、当宝宝努力爬到「终点」时,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。此外,为了让宝宝爬得好,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。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,摩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,父母可于地皮上铺设塑料软垫或巧拼地板等辅助用品,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。

 

 

(六)建议辅助工具:

  各式色彩鲜艳的玩具、图片、软垫、巧拼地板。

 

 

(七)安全环境的安排:

  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,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,吴芬芬医师提醒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:

1.地板:

水泥、磨石子、磁砖等所铺设的地板,对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,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,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。为避免发生危险,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,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,并且避免买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,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起来吃。

 

2.桌角、柜子角:

尖锐的桌角或者是柜子角,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“危险地带”,其改善的方式为: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,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,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。

 

3.电插座:

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,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,如不小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,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,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一装置,或是使用安全插座。

 

4.婴儿学站阶段7大重点

 

(一)发展时机:

  八~十个月左右

 

 

(二)发展状况:

  吴芬芬医师指出,一般婴儿在八个月大左右可经由扶持而慢慢学习站立,九个月时能攀扶着家具站起来,到了十个月大时就可独立站立。

 

 

(三)所代表的意义:

  站是走的前驱期,婴儿在学会了站及接下来走的动作之后,其活动力会比之前增加好几倍。

 

 

(四)关于骨骼的问题:

  O型腿、X型腿、内八、外八、扁平足这些腿部问题常令父母十分忧心,但刘士嘉医师表示,这些都是属于生理性的情况,无关疾病问题,而是与个人差异有关,会自然而然随着时间而渐渐获得改善,与坐学步车或学习走路毫无关连。他更进一步指出,在扁平足方面,只要宝宝在垫脚时出现弓状,父母就不须担心。而在O型腿方面,通常99%都是属于生理性情况,通常在宝宝一岁半~二岁半左右会渐修正,但如果过了三岁之后仍有此问题,就该考虑是否属于病态。

 

 

(五)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:

  父母可将宝宝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,最好选择高度与宝宝高度较适当者,再将宝宝喜爱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,让他站着玩玩具,藉此训练他双腿的耐力及稳定性。另外,仰卧起坐及蹬腿运动也非常适合此段的父母与宝宝一起进行。

仰卧起坐:

让宝宝仰躺,家长拉宝宝的双手让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,如此重复进行,可增强宝宝的肌力。

蹬腿运动:

父母从宝宝腋下将其抱起,让宝宝在父母身上弹跳,如此可促进宝宝腿部的伸展。

 

 

(六)建议辅助工具:

  各式玩具、高度与宝宝身高相当的桌子。

 

 

(七)安全环境的安排:

  针对会站的宝宝所需注意的安全环境设计如下:

1.桌子:

切勿让宝宝独自站在盖有垂落桌巾的桌脚旁,因为宝宝可能会去拉桌脚而扯下桌面上的东西,造成危险。建议家有学站时期的婴儿,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铺设垂落于桌脚的桌巾。

2.冰箱:

会站的宝宝也可能会去开冰箱的门,宝宝随意的去开启冰箱可能会导致危险。父母可使用防止随意开门的门毡,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贴安全的装置,以防止婴儿随意去开启冰箱。

3.电扇:

防止宝宝的手因一时好奇而将其伸入电扇中,父母在选择电扇时,宜选择有加装安全防护的设计,当宝宝一碰触时电扇就会停止,或者加套较细间隔的防护网。

 

5.婴儿学走阶段7大重点

 

(一)发展时机:

  十~十五个月左右

 

 

(二)发展状况:

 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(十~十一个月):

 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,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后能稳定站立,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!

第二阶段(十二个月左右):

  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,父母应注重宝宝站站连贯动作的训练,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,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。

第三阶段(十二个月以上):

  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,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~三步,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感的训练。

第四阶段(十三个月左右):

  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,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,也要着重在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。

第五阶段(十三~十五个月):

  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,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,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奇心,使其朝正向发展。

 

 

(三)所代表的意义:

 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:

1.

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,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。

2.

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。

3.

宝宝已经能灵活的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,并懂得运用四肢关节,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。

 

 

(四)关于骨骼的问题:

 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垫脚尖走路的行为,这到底是正常或异常呢?刘士嘉医师表示,父母可观察宝宝垫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,若宝宝有时用垫脚尖的方式走路,有时恢复正常状态,则毋需担忧。一般来说,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,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。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的意外就是扭伤,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的非常清楚,父母就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。刘士嘉医师表示,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,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,看宝宝是否能踢得好,除此之外,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,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。

 

 

(五)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:

第一阶段:

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,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学习行走。

第二阶段:

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,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,让宝宝自己捡起来。

第三阶段:

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,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。

第四阶段:

让宝宝练习爬楼梯,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,让宝宝一上一下、一下一上的练习。

第五阶段:

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、一边低的斜坡,但倾斜度不要太大,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,或由低处走向高处,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,以防止宝宝跌下来。

 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。

 

 

(六)建议辅助工具:

  学步车、楼梯、木板、小椅子。

  『备注』: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,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:

 

1.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,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。

2.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,不宜过高或过低。

3.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,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。

4.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。

 

 

(七)安全环境的安排:

 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,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,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。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,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,以防止宝宝跌倒。

1.阳台:

宝宝一旦学会行走,“到处乱走”是必然的情形,此时父母就必须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。没有围栏或栏杆在85公分以下,栏杆间隔过大(超过10公分以上),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....等容易使宝宝误爬上,而导致危险。

 

2.家具:

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,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,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,角以防宝宝去碰撞。

 

3.门、窗:

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,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;至于窗户方面,最怕宝宝走窗边玩窗帘绳,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

 

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

 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,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,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,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,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,所以父母应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。

  另外,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,如果能在最佳的时机给予适当辅助,对宝宝的动作发展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。

 
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路过

发表评论 评论 (3 个评论)

回复 小煤炉 2007-4-16 23:55

1-6个月婴儿身体动作训练

1.竖直头部:2--3个月时,成人一手将婴儿竖直抱,另一手托住头和背部,训练婴儿将头竖直向左右转头观望,以锻炼颈椎支撑力,每次3分钟左右,逐渐延至5分钟,时间不宜过长。4--5个月时可训练背靠成人胸部而坐,头竖直左右转动180°。

  2.抬头:每天将婴儿空腹俯卧在床上,用响铃逗引婴儿抬头,1个月开始训练几秒钟,以后逐渐延长时间,使头抬起离开床面。2个月时抬头达45°,3--4个月可达90°,并支撑前半身,挺起胸部。抬头训练可锻炼颈锥和背肌、胸肌。

  3.翻身:3个月时训练婴儿从仰卧转向侧卧。开始训练时,成人用手托住婴儿一侧的手臂和背部,缓慢推向另一侧,使其侧卧。4个月时将玩具放在婴儿一侧逗引他抓玩具而顺势自动翻成侧卧住。5个月时用铃声逗引训练婴儿从仰卧位先翻成侧卧,再推动他翻成俯卧位。每月训练数次。6个月时训练婴儿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。先用手推动婴儿的背部帮助他翻身,训练多次后,用玩具或铃声逗引婴儿自己翻身。翻身是变换体位的全身运动,为以后婴儿学爬行动作做好准备。

  4.坐:3个月时将仰卧在床上的婴儿的手轻轻拉起,缓缓地拉成坐势位。4个月时成人用双手扶着婴儿的髋部训练坐起。5个月时训练婴儿背靠成人胸前坐在大腿上,或坐在童车靠背椅上。6个月训练婴儿独坐片刻,但需成人在旁照顾,以免跌倒。但独坐时间不可过长。

  5.扶站:2个月~3个月时双手抱婴儿身体两侧,向上举高,然后放下,站立在成人大腿上或桌上,训练婴儿腿和脚的支持力。4个月时可扶腋下站立片刻。5个月~6个月在扶站时婴儿双腿有力、不弯曲。摘自《父母必读》

回复 小煤炉 2007-8-1 19:18

这么早坐肯定不好的

我们妙妙6个半月了,还不怎么坐呢

小孩子腰部力量弱,坐得太早回伤害脊椎的

所以专家说要多爬少坐~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验证码 换一个